
在儿童节来临之际,海豚传媒董事长夏顺华、方媛媛夫妇带着满腔的热情与爱意,再次回归顺华希望小学(2021年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遵义绥阳红军小学)。
绥阳县郑场镇,位于贵州省北部、大娄山脉中段山区腹地,境内最高海拔1400米,最低海拔800米。
万里河穿境而过,在这个美丽的小镇蜿蜒近15公里。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险峻的高山和河流,造就了这里原生的美丽和质朴。
在小镇的中心,323号县道距离镇政府不足100米处,坐落着当地最好的小学——中国工农红军遵义绥阳红军小学。
其前身是郑场小学,于1906年建立,至今已有117年的历史,2021年获得红军小学的申报批复,并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遵义绥阳红军小学”。
早在2015年9月9日,夏顺华、方媛媛夫妇就来到了这个学校。在这里,他们见到了淳朴的孩子,看到了教学环境的简陋,也看到了孩子们对读书的向往,遂通过千训爱心慈善基金会向郑场中心小学捐资,用来帮助孩子们修建综合教学楼和宿舍楼。
方媛媛说:
“生命的高贵不在金钱。作为企业家,尤其是从事儿童事业的企业家,我和老夏希望通过这些小小的善举,架起一座海豚和学校沟通的桥梁,温暖和守护孩子,帮助那些坚守的老师,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带动,让海豚家人们都能与他们建立友谊。我始终觉得,精神和物质的满足同等重要,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们也成就了自己。”
2019年底,疫情爆发。3年疫情,一千多公里距离,虽然阻隔了夏顺华夫妇探访孩子们的脚步,却无法隔绝他们关爱孩子的心。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学校的发展,关心着学校的老师是否安好,惦记着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而今,他们带着满满的思念和关怀,千里迢迢,一路奔波,来到了红军小学,给了孩子和老师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在参观红军小学的过程中,学校的蓬勃发展,让夏顺华夫妇由内而外地生出了喜悦之情。
他们通过校长介绍,了解到学校现在已有84位老师,32个班级,1578个学生,且目前是绥阳县唯一的一所红军小学。
而更名为“红军小学”,是希望革命传统教育能从孩子们抓起,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赓续红色血脉浸入心扉,培根铸魂。让孩子们在红军小学鲜红旗帜的感召引领下,传承红色基因、丰润生命底色,争做红军传人,展示出新时代青少年朝气锐气和责任担当。
对此,夏顺华夫妇表示认可,他们认为: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职业和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和国际化。需要培养孩子能够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以及国际化的视野,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具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而海豚传媒原创的科普巨制《中国少儿百科知识全书》和德国国宝级百科知识全书“什么是什么”系列等,都能为儿童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知识启蒙,搭建科学的金字塔,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实现科学精神的传承与接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新时代的栋梁之材。
参观期间,夏顺华夫妇观察到,课外的时候,有很多孩子都喜欢捧着一本书看,他们看的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其中。
这让他们不禁感慨:这不就是我们海豚人一直向往的吗?每个孩子都有书看,每个孩子都爱看书。
随即,他们向校长表示:我们希望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陪伴孩子们开心学习、快乐成长。
“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
夏顺华表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不管是学校还是海豚,我们共同的使命都是培养祖国未来的栋梁。
教育孩子,我们始终秉承‘敬畏生命,尊重儿童;精英教育,成功导向’的教育理念。走向未来的儿童必须具备足以适应未来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观、知识体系和核心能力,建构属于自己的人生罗盘,方能在充满变革且不确定性的未来环境中自我导航,找到前行的方向,肩负起国之重任,建构祖国乃至世界的未来。
我们海豚人让优质的教育惠及每一个孩子,为提升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教育强国的实现尽一份社会责任。”
乐善有恒,大爱无疆。
多年来,秉承“公益为人人,人人为公益”的企业社会责任,在夏顺华、方媛媛的带领下,海豚传媒满怀对中国孩子的爱与关怀,在扶贫济困、助教助学、心理援助等多个领域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分享爱、传递爱,真诚回报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在爱心公益道路上的脚步从不停歇,一步一脚印,希望的种子正撒往全国各地,让光亮照进裂缝,让角落开出鲜花,让爱引领生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萤火之光,可以照亮黑暗。
未来,让我们继续把优质的教育带给更多的偏远地区儿童,为中国偏远地区振兴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在这鲜花盛开、艳阳高照的日子里
祝所有的孩子们
六一儿童节快乐!